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黄沙河流域大变样
- 分类:海绵百科
- 作者: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http://www.spongerain.com
- 发布时间:2020-05-08 15:20
- 访问量:
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黄沙河流域大变样
东莞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
初夏的五月,阳光明亮而热烈。走进黄沙河东城段海绵城市公园,只见绿草茵茵,河水清澈。
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是东莞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1月开始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总投资约4.5亿元。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城市发展和建设方式的新理念,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
目前,东莞正在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除了黄沙河流域这一市级试点区,还有7个镇(园区)试点区。根据计划,今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030年,这一数据要达到80%以上。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
黄沙河流域:东莞标志性生态景观河
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是东莞率先开展的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1月开始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全长约7.8公里,总投资约4.5亿元。
整治前的黄沙河,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脏、乱、臭”。因此,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的整治目标是:以河道整治为主线,以水融城,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元素,重塑黄沙河滨水廊道,建成一条惬意的东莞标志性生态景观河。
东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该项目的负责人黄顺东介绍称,在截污工程方面,为消除黑臭,将黄沙河两岸污水100%截流,并引进市政污水管网;此外,清理河道过多的淤泥,提高泄洪能力。在生态景观工程方面,建设了景观绿化、步行绿道、景观桥、运动场所等。
该项目还发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字诀”——“渗、滞、蓄、净、用、排”。黄顺东解释称,“渗”,即像海绵一样可以渗水。黄沙河东城段两岸道路铺设了渗透混凝土和透水人行道砖。“下雨的时候,可以让雨水渗进土壤,避免地表径流。”
“滞”,即像海绵一样可以“滞留”雨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除了道路铺设的渗透混凝土和透水人行道砖,黄沙河两岸还建了一堵透水生态墙,墙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石孔”。“有滞留雨水的作用,对下游的泄洪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此外,黄沙河东城段的岸边,还种了各种各样的植被。“都是耐旱、耐水的植物,有渗水的作用,还可以净化水质。”
选取“1+7”试点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几年前。
据了解,我国在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特别是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并带来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
因此,我国提出,将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2015年和2016年,我国先后公布了两批共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东莞也先后两次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两次均落选,但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7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此后,东莞开始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东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包括: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雨水就近消纳和利用;加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此外,近期完成污水次支管网建设,消除黑臭水体;远期基本建成分流制排水体制,旱季排水管道不得有污水进入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90%。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东莞在全市选取了1个市级试点区(黄沙河流域)和7个镇(园区)试点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常平镇新城中心区、谢岗镇、沙田镇西太隆河流域、大朗镇中心区、清溪镇清溪水流域),作为首批试点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黄沙河东城段已基本建设完成,成效初显;其他7个镇级试点已按照要求,于2019年前完成辖区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部分已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部分园区、镇街在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也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比如,谢岗镇党建主体公园采用透水砖铺设,部分区域铺装石材,增加雨水收集和渗透功能;该公园已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
谢岗镇银山市级湿地公园采用透水沥青路面,将有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作用的洼地,建设为渗透塘,建设植被缓冲带,丰富植物配置,把海绵系统景观化,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及景观双重功能。
常平常新公园通过雨水花园(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理念技术,解决了绿地不足的问题,并于2017年12月竣工验收。
市水务局表示,这些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已完工的项目基本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将加快推出一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典型
不过,东莞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题。东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一方面,目前,除了“1+7”试点区外,其余园区、镇(街)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不多。
此外,东莞尚未建立本地化的海绵城市标准体系,导致建设项目设计与实施缺乏技术参考;目前,全市大部分建设项目未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同时,海绵城市所涉及的专业多、指标多,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撑团队。
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市水务局提出了相应的计划。一方面,将加快推出一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典型,优先实施和推选出一批代表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治水治涝、三旧改造等不同类型的项目。
此外,根据《东莞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抓紧建立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完成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的制定,并制定一批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建筑、房屋建筑工程、水务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的相关标准细则和指引。
为鼓励试点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市财政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试点区园区、镇街开展的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予以适当补助。每个镇街(园区)级试点区最多可申请3个试点项目,申请市财政奖励资金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市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按照“先完成、先奖励”的原则,补完即止。
眼下,即将实施的两部法规也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护航”。今年5月26日,《东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将正式实施。该“办法”对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治水治涝以及三旧改造等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各个环节,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此外,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东莞市水土保持条例》第十条,对海绵城市建设作出了单独要求,规定:“城市建设应当遵循对城市生态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原则,在建设公园、广场、人行道等公共项目时,除必需的硬化措施外,应当种植林草,使用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蓄水新技术等形式,代替硬覆盖,增加雨水蓄渗和利用,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键词:
上一个:
庆阳:3年试点,海绵城市这样建!
上一个:
庆阳:3年试点,海绵城市这样建!
推荐阅读
CONTACT US
E-mail:625168693@qq.com QQ:625168693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燕罗广田路35号和谷山汇城
Copyright 2021广东中雨生态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95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