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白城市已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海绵空间”

白城市已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海绵空间”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www.spongerain.com
  • 发布时间:2019-01-05 00:00
  • 访问量:

白城市已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海绵空间”

    目前,白城市已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构建了全区域、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海绵空间”。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大规模扩张、高强度开发,城市地表及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大部分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造成城市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以及水文化消失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大决策。
 
    白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东北地区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结合本地“高寒、少雨、易渗”特点,创新技术研发与体制机制构建,形成了适用于北方并可部分推向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了北方海绵城市样板。经过今年一个雨季的检验,城市积水与污染治理效果显着、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降雨吞进“肚子”——“海绵+老城”建设模式
 
    2018年7月16日,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迎来一次大考。据白城市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云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下午4点至5点之间,白城市城区内发生了降雨,持续时间长达36分钟,累积降水量达到29.6mm,达到了“暴雨”级别。在过去,像这种雨量的降雨,城区必然出现“城市看海”现象,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降雨过后1小时,积水全部消除,道路上没有积水点,百姓的正常出行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这一切都源于2015年白城市启动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
    白城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定民生问题,提升白城市的地位和形象,先试先行、大胆创新,决定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契机,对老城区进行一次翻天覆地性的改造,通过“源头减排+管网提标+末端调蓄”整治老城区积水点14处,占整治任务的100%。通过地表径流行泄通道、大型调蓄公园建设,有效提升生态新区内涝防治能力。经过两年的建设,试点区未出现明显积水问题,人民群众反映良好。
 
    白城市结合道路翻修,对部分问题管网进行了提标改造,老城区海绵化改造结合旧城改造、穿墙透绿,利用白城市高渗透性的地质特点,下大力气、下大决心,对116个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源头改造项目覆盖度大,在缓解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的同时,还提升了雨水资源回补地下水量。对于个别立交桥积水点的治理,建设了多功能调蓄塘进行集中整治。此外,针对部分污水混接问题,根据治理难度、经济性,完善了混接污水截流、调蓄方案。
 
    目前,白城市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在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方地区高寒气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解决资金难题——“多条腿走路”筹资模式
 
    白城市坚持向上争、银行贷、对外引、社会融、财政挤等“多条腿走路”的筹资原则破解资金难题。通过“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8亿元、中央财政给予补助资金12亿元、省转贷资金2亿元、银行贷款21.5亿元,累计筹资43.5亿元。同时,为规范管理,白城市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采取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实施了预算、财政评审、跟踪审计、竣工结算、绩效评价全过程监管。
 
    项目实施三年来,共实施建筑与小区、城市路网、公园广场、市政污雨水管网及水利河道与地表行泄通道及海绵项目附属设施等279项工程,总投资43.5亿元。其中:改造小区118个、道路57条、公园广场12个、污水管网48条、雨水管网37条、河道沟渠3条,新建大排水通道2条,如期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目标。
 
    因地制宜——实现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白城市针对北方高寒、少雨、易渗等特点,创新了适用于北方并可部分推行全国的技术标准做法。采用“面层透水砖/缝隙透水+变形缝、基层导排水”技术,解决了高纬度、高寒地区透水铺装冻胀破损问题,摸索出了1套北方寒冷地区抗冻融的适用技术与标准做法。针对北方城市冬季降雪量大,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冬季多使用融雪剂进行除雪的实际,探索创新了融雪剂渗滤弃流技术,实现冬季融雪剂、雨季径流雨水协同控制。
 
    同时,白城市创新采用”雨水花园+渗井“组合做法”,抗堵与防蚊“效能高。白城市本底地质条件非常利于自然下渗。借鉴国内外经验及当地早年间在古宅内做渗井的经验,推行源头“雨水花园+渗井”技术做法,有利于提高源头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能力,对降低设施堵塞和蚊蝇滋生风险效果显着。
 
    克服“头痛医头”——制定“全过程”建设保障制度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在抓好规划实施、标准执行和监管到位。为此,白城市成立了专职领导机构,并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规划建设审批制度、全过程管控等制度,保证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与管理,并通过“海绵城市”转向规划将控制目标与实施建设任务分解,最终通过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实现。
 
    白城市出台了《白城市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关于对市区内新、改、扩建设项目外环境海绵化设计审核备案及质量监督的通知》等文件,在规划两证一书审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各个环节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办事流程、技术审查要件,成立了“白城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服务中心”和“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搭建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实现项目审批、应急管理、信息管理、PPP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成为放管服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的典型做法,使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全市范围内自觉的持续行为。白城市还制定了《质量验收与评价技术导则》、《运行维护评价技术导则》、《规划设计导则》、《绿色基础色设施标准图集》等规范,形成了一套‘本地化’的技术标准支撑。通过上述制度、技术标准建设,在规划编制、土地出让、规划选址、项目立项、规划两证、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每个环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具体要求、前置要件与办事流程,落实责任主体,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白城市创新施行“三长制度”,即“园长”、“路长”、“区长”,对在运营维护期产生的问题,及时转办,跟踪维护,实现项目运维监管无时差、无死角、全覆盖。实行以组长为一级网格,“园长”、“路长”、“区长”为二级网格,包保巡查人员为三级网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包保巡查人员每周至少动态巡查2次以上,“园长”、“路长”、“区长”每周要定期调度管辖小组的工作动态,每周召开1次例会,会后由项目运维监管工作小组办公室统计形成问题清单。按问题清单划分行为责任。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