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助力海绵城市 南工人在路上

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助力海绵城市 南工人在路上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www.spongerain.com
  • 发布时间:2019-08-21 00:00
  • 访问量:

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助力海绵城市 南工人在路上

    为了响应三下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教育活动主题,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14日开始,在镇江市开展为期八天的“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应对极端暴雨天气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考”的调研。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暑期实践,在前期宣传、调研过程、成果展示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与支持。
 
    2015年被视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元年,镇江搭乘“头班车”成为了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也是江苏第一个海绵试点城市。从目前来看,镇江的海绵城市建设已有一定成效,但在应对极端暴雨天气下,镇江的“海绵”是否也能做到吸放自如呢?为此,团队来到镇江市,深入了解镇江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况、已有成果及未来规划。
 
    在江滨第二新村社区徐书记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该试点的基础改造设施。以该社区的102幢-111幢居民楼为样本楼,从合围成的1.9万平方米区域开始,为居民铺装可透水的宅前道路,提升小区绿化为功能性的雨水花园,原先硬质水泥路面停车场改造成透水生态停车场。老城区的改造往往是结合基础设施建造一起进行的。从以前的小区一下雨就被淹到现在路面没有明显积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群众已切实感受到了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带来的生活红利。但在一派和谐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后期管理问题。比如绿化无人修剪,建造过后路面坑洼无人问津,雨水管不能及时处理。能不能在开工前更多听取民意,能不能把细节做得更加完美,能不能在建造后管理的更加完善,都在考验着海绵的智慧。
徐书记带领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参观社区改造设施
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在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
 
    在镇江给排水管理处,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宣传负责人孟先生为团队成员详细讲解了镇江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基建措施、成效以及接下来的规划管理。传统工程措施与绿色生态措施同步进行,因地制宜铺设“海绵”,对老旧小区进行海绵项目改造时所有配套措施一并改善是镇江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镇江做海绵城市,几乎没有大体量工程,有的都是细微之处的变化,比如绿岛变低洼,但也须注意植被、保洁作业方式、路面养护的变化。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而是与传统相结合,对现有资源重新调整。而且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整个社会,需要的是多部门合作、信息共享,哪怕隔热不能打造绿色屋顶也是一块蓄水小海绵,一块块小海绵,最终就能形成一块大海绵!
南京工业大学“海绵城市小卫士在采访给排水管理处宣传负责人
 
    在负责人的建议下,团队成员们又挑选了黄山涵洞、王家门涵洞以及江苏大学海绵公园三个典型地进一步展开实地考察,为形成科学的调研成果做好充分的准备。
 
    镇江市海绵城市项目的试点效果显著,不仅提升了镇江市主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也使“海绵城市”理念和PPP理念深人人心,有效创新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但试点只是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还只是重点针对问题严重的局部区域。海绵城市的推进不宜“快”,尤其是此时试点发展尝试阶段,要有一步步推进的耐心和坚持。让大众了解并接受新兴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作周期长,回报时间长,资金问题或将成为未来镇江乃至其他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推广的最大挑战。
 
    调研已经结束,但是“海绵城市小卫士们”的脚步还没有停止,团队将整合调研的所闻所见,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对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使其能积极响应多尺度气候变化,科学认知城市建设过程并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从而更加持久的坚韧的应对极端暴雨天气情况。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