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六个特色知识要点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六个特色知识要点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www.spongerain.com
  • 发布时间:2019-03-14 00:00
  • 访问量: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六个特色知识要点

    本篇由深圳“海绵雨水”公司写作有关于“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六个特色知识要点”如有疑问请致电!或需转载请注明去除用途。
 
    以下先介绍具体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有哪六个特色知识要点呢?
 
    1、海绵城市概念定义
    2、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3、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4、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5、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一、海绵城市概念定义
 
    海绵城市、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再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核心目标:
 
    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不变
 
    雨水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
 
    海绵城市、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重与传统的“刚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消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
 
    二、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区域层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生态修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调蓄空间。
 
    城市层面:低影响生态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三、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四、海绵城市四大指标率
 
    1. 下凹式绿地面积/对应地块绿地总面积,下凹绿地率>50%(新城建设中)
    2. 绿色屋顶覆盖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绿色屋顶率20%~50%。
    3.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透水铺装率>50%公共区域<70%。
    4. 下垫面径流系数,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五、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的构建,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1、对原有的海绵体进行有效保护
    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要逐步恢复和修复已受到破坏的“海绵体”
    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手段,使受到破坏的绿地、水体、湿地等“海绵体”的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3、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创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
 
    在城市建设中优先采用具有渗透、调蓄、净化灯“海绵”功能的雨水源头控制和综合利用设施,提高“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比例。同时,根据城市排水防捞的实际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扩充水域,以促进雨水的调蓄、渗透和净化。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