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海绵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www.spongerain.com
- 发布时间:2020-08-20 09:10
- 访问量: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海绵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子系统。主要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目前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主要探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摘要:“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针,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在城市道路中通过人行道、绿化带设计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及雨水收集池等LID设施,构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并对PP模块雨水收集回用工艺进行简要介绍,以供交流和学习。
2014年10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指南中指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主要是通过源头减排、分散滞蓄、缓释慢排、合理利用,打造健全的水循环系统。
1、设计背景
海绵雨水公司项目中某新建主干道工程,两侧为规划公园。道路红线宽71m,路幅分配为2X3m人行道+2x3m设施带+2x7.5m辅道+2x3m主辅分隔带+2x15m机动车道+8m中央分隔带。
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2.1道路海绵城市理念
对于城市道路来说,海绵理念主要体现为低影响开发,即道路径流雨水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
2.2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次结合道路人行道、绿化带设计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及雨水收集池等LID设施,构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1)中央分隔带设置雨水花园,收集中分带范围内雨水,进行渗透净化,超过蓄水能力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2)主辅分隔带(外侧绿带)内设置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及辅道雨水可通过路侧的开孔侧石进入下沉式绿地,多余水量首先被绿化带土壤植物渗透吸收和蓄集,超出部分则通过溢流方式进入绿化带内的雨水口,最终进入市政雨水管道。
(3)人行道及设施带(外侧绿带)下设置蓄水模块雨水收集池,打造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先期雨水经人行道路面下渗、绿带土壤植物渗透吸收、中期降雨量增大,超出部分的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道,经弃流井将前期含沙量(杂质)较大的初期雨水弃流至市政污水管中,剩余干净的雨水进入蓄水模块雨水收集池,后期当雨量超出雨水收集池蓄水能力时,雨水经溢流管排至市政管道内。雨水收集池内雨水提升至雨水处理器,经过滤、消毒后提升回用。本道路两侧为规划公园,雨水收集池中的储存雨水可作为水体补水、绿地灌溉等用水。
3、雨水收集系统设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主要由弃流装置、雨水收集池、雨水处理器、清水池等组成,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有PP模块水池、HDPE模块水池、混凝土水池、玻璃钢水池等多种类型,一般采用地埋式,并设置必要的溢流装置。
本次采用的是PP模块组合的雨水收集池。PP模块组合水池具有施工周期短、储水环境优良、塑料可回收等优点。雨水收集池容积计算方法可参考《雨水回收利用》(DBJT11-208,皖2016S801)。
4、结语
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他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道路本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可结合道路本身及周边绿地及周边地块开发,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应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关键词:
上一个:
雨水收集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它的优点
下一个:
雨水收集系统PP模块
上一个:
雨水收集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它的优点
下一个:
雨水收集系统PP模块
推荐阅读
CONTACT US

E-mail:625168693@qq.com QQ:625168693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燕罗广田路35号和谷山汇城
Copyright 2021广东中雨生态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95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