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青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完成 将迎来汛期检验

青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完成 将迎来汛期检验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www.spongerain.com
  • 发布时间:2020-04-08 11:21
  • 访问量:

青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完成 将迎来汛期检验

  城市内与水相关的缺水、内涝、黑臭水体、热岛效应等是一种“城市病”,而海绵城市建设被视为缓解这一“城市病”的“良方”,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让城市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水循环体系。2016年,青岛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过几年的建设,海绵城市对市民来说早已不是新鲜词,越来越多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工程出现在身边;目前,8大类189项试点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试点绩效目标,实现了试点示范和全域建设“双推进”。“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之后,我市即将进入汛期,一场场大雨小雨的洗礼,将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检验官”。
  

 
  探访
 
  “臭水沟”如何变湿地公园
 
  潺潺清泉河里流,两岸树花亦斑斓。近日,当记者来到位于十梅庵区域的楼山后河二支流岸边时,很难将眼前绿意盎然的景象与昔日的臭水沟联系在一起,河边新建的木栈道上,不少居民经过,谈笑风生。“真是想象不到啊,变化这么大,以前就是条臭水沟,两边是农田,还有个大垃圾堆。”家住湾头馨苑的张女士经常带着小孙子来河边遛弯,眼前的生机勃勃让她的脸上笑开了花。
 
  “借着海绵城市改造,我们对河道做了生态化建设,现在不仅河道拓宽了,沿岸的污水截留了,行洪能力也提升了。”北京建工楼山河流域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部工程部部长李书昌透露了 “臭水沟变公园”的奥秘:河道下面铺设了黏土层,可增加蓄水能力;边坡做了防渗漏处理;步行道下面更是铺设了三层透水材料,碎石、透水混凝土、透水砖一层层码好……如今,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生态综合整治建设后,原先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已华丽 “变身”,呈现柳绿桃红、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成绩
 
  多项指标优于目标要求
 
  从被嫌弃的臭水沟,到水草繁盛的湿地公园,楼山后河二支流实现了奇迹般的逆袭,它也成为了青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市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系统治理城市水体环境、优化自然水文生态格局、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强雨水资源调蓄利用,探索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式转变的全新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的怎么样?“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效果外,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考量,还需要更加量化的指标。
  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根据模型模拟和监测分析结果,试点区各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达到系统化方案确定的目标,整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9%,优于75%的目标要求;通过大村河上游、楼山后河、楼山后河二支流等工程建设,试点区共改造生态岸线4.05公里,生态岸线率为92.2%,达到92%的试点目标要求;通过楼山后河、楼山后河二支流、四清水库等综合整治工程,试点区增加水面面积0.74公顷,水面率达到2.03%,优于2%的目标要求。数据显示,通过三年建设,试点项目全部完工,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试点绩效目标。
 
  创新
 
  海绵建设有了“智慧管家”
 
  那么,这些数据是如何测算的呢?原来,作为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李沧区引入了一位 “智慧管家”——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平台,可在线网络监测与管控,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管理。李沧区城市管理局海绵办专家组成员、华北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兵介绍,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平台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集中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从而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监管、考核评估与综合管理,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数字化管理手段。
  “在海绵城市试点区范围内,一共安装了353台在线监测设备,构建了海绵城市监测网络。”李兵说,监测内容包括典型项目及设施监测、区域雨量等,可及时对建设工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全方位、动态化管控,提高了海绵建设管理效能。
 
  意义
 
  补齐短板改善人居环境
 
  据了解,经过三年的建设,试点区实现了水生态有恢复、水环境有改善、水资源有利用、水安全有保障目标。通过试点的先行建设,我市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完善顶层设计、政策制度和规范标准体系,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建立了长效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机制,形成了系统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构建起完善的海绵城市政策标准体系,探索出海绵城市市场化建设运维模式,实现了试点示范和全域建设“双推进”。
  李沧西北部25.2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作为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随着试点的开展,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最明显的是,通过试点,补齐了老城区地下基础设施短板。试点区整治河道12公里、水体11处,楼山河、大村河、四清水库等实现了水清岸绿;建设公园、绿地21处,增加绿化面积357公顷,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增加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空间。试点区完成海绵化改造老旧小区和公共建筑104个,惠及百姓6万余户,建设改造停车位1.2万个,改善了老城区人居环境,居民获得感显着提升。
 
  思考
 
  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
 
  然而,试点改造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试点建设,对于所有城市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李沧区城市管理局海绵办负责人崔松说,在建设过程中,他们走过不少“弯路”。如,前期根据国家编制的技术导则、标准选择的苗木不适合北方地区气候,枯萎时有发生;公园、小区原先的硬性铺装改成透水铺装后,反而在冬季会造成地面结冰、湿滑等。“总而言之,还是要因地制宜,这是我们摸索出的最大的经验。随着改造的深入,我们也不断优化调整原先的建设方案,力争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试点区先行先试,为全市更大范围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蓝图和样本,青岛也据此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崭新路径。自获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青岛创下多个 “国内首次”——着眼全域推进,国内率先实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全域覆盖;着眼长效推进,成为全国首个设立“海绵城市建设专职行政机构”的城市;着眼市场化运营,在全国率先明确海绵设施运营维护费用标准;坚持目标导向,打造国内首个绿色“海绵机场”……从转变观念和理念入手,我市逐步总结形成了“分层规划、多维协调、系统建设、综合保障、专业支撑、长效推进”的青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全市累计建设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80平方公里。
 
  版权声明:来源:青岛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www.spongerain.com及时更正、修改。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